【学习材料】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伟大建党精神 -凯发注册官网

2024/8/6 13:38:30 | 文章来源:文汇报

  伟大建党精神镌刻于中国共产党精神命脉中,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,彰显了跨越时空的价值。

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

 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便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,矢志共产主义理想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,不仅体现于选择,更体现于运用和创新。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格。早期共产党人显然领会此精髓。陈独秀就曾提出,马克思与其他社会主义者不同,他是个革命的社会主义者。我们不能在书斋里研究马克思主义,而是要用其学说去活动。也就是说理论要结合实践,在实践中发展理论。在此导向下,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指导,正确把握国情,于党的二大上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,明确界定了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性质。

 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,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、时代化。理论立足于实际,便有了力量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、时代化中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强大的理论武器,保证中国共产党历经考验磨难而无往不胜。这正是对“坚持真理、坚守理想”的最好诠释。

践行初心 担当使命

 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,各路军阀实力强劲,纵横捭阖;多个政党你方唱罢我登台,来往博弈。当时的军阀沉迷战争,政党热衷利禄。因鉴于此,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摒弃旧式政党弊端。上海早期党组织的机关刊物《共产党》宣告,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,要用光明正大的态度,担当起改造政党、改造政治、改造中国的大责任。中国共产党跳出自我利益的盘算与追逐,走向代表人民利益、促进社会进步的广阔天地,体现了为民谋幸福的初心。

  近代以降,中国在西方列强威逼下进入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,却因落后挨打,遭遇种种挫败。如此经历带来强烈的耻辱感。因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放眼世界,思考如何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境遇,实现民族复兴。

  对内思考如何救民,对外思考如何立世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主张,以再造中国适应再造世界,表现出救国路径选择的开放性,体现出使中国走向世界并在世界体系中谋求更大作为的责任担当。在救国救民初心、民族复兴使命引领下,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走向建设走向改革,为民族复兴争取条件,奠定基础。

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

  新文化运动初期,毛泽东、恽代英等先进分子徘徊于种种改良主义思想与实践,屡遭挫败后开始深入研究苏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,终于“破茧成蝶”,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,踏上革命道路。

  理性选择后的信仰,根深蒂固于心中,激励他们奋斗终身,斗争到底。这种笃定选择、勇于斗争的精神,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延续。革命年代,与强大敌人斗争;建设时期,与艰苦条件斗争;改革时期,与利益诱惑、改革痼疾斗争,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灵魂、信仰的忠贞之美。

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

  高君宇与张太雷曾撰文指出:我们是为了群众利益而革命,非为了革命来找群众,意即自觉代表群众利益。同时,他们也认识到,群众理念必须依赖组织来实现,于是成立中国共产党。这就将为民奋斗与对党忠诚有机结合在一起。党的一大决议提出,中国共产党要积极进行工人运动。在此理念引导下,中国共产党走入工人,于19221923年掀起罢工高潮。人民立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。从早期倚重工人,到重视农民,再到发动各个阶级、各个阶层参与革命、建设与改革,中国共产党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、发展、壮大起来。

  中国共产党注重传承。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,仍然保持对初心使命的坚守、对理想信念的执着、对人民群众的敬畏、对困难险阻的斗争,坚持改革,扩大开放,必将带领中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。

(作者:王毅 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)

网站地图